Threads 經營指南!90% 使用者常犯的 3 個錯誤

Threads 經營指南!

Threads經營怎麼做?你是否曾經想過:「為什麼別人看起來像隨手發的串文,卻可以每篇都爆流量?演算法到底是如何運算的?」Threads 目前在全球已經超過了 2 億使用者,而台灣的流量更是佔了全平台約 15% 左右,位居世界第二。如果你還不知道 Threads 要怎麼玩,本篇文章將為你一探究竟!

目錄

一、什麼是Threads?新手必讀的入門指南

(一)Threads是什麼?為什麼大家都愛不釋手?

如果你還不知道 Threads 在臺灣的影響力有多大,那你真的應該要好好認識一下!

Threads 是 Meta 於 2023 年 7 月 5 日正式上線的社群軟體,但臺灣則是從 2024 年初的總統大選開始發跡,當時政治人物及政治理念提倡者發現,Threads 能夠快速聚集更多同溫層的人,並以此作為動員工具,吸引大量使用者。

而隨著總統大選結束,Threads 的熱潮不減反增,加上其「去中心化」的演算機制,讓本來只是想發發「廢文」的普通人也能體驗到爆流量的效果,漸漸的 Threads 成為了全臺最熱潮的論壇型社交平台。

簡單來說,Threads 是現在年輕人每天必用的社群軟體,由於它話題即時、易找到同溫層、使用介面方便,加上普通人也能體驗超級爆流量成效,以及跟 Instagram 的高度連動性,讓使用者對其愛不釋手。

(二)Threads怎麼玩?基礎功能完整解說

Threads 是 Meta 集團在 2023 年推出的文字社群平台,與 Instagram 具有高度連動性,讓用戶可以快速上手,只要擁有一個 Instagram 帳號,就可以直接開通。

Threads 的介面相較於 Instagram 更為簡潔單純,主畫面底下的工具列共有五個分頁:
1. 推薦內容/追蹤中

在「推薦內容」的分頁中,你可以看到目前網站上推薦的話題,這些話題由:追蹤對象、熱議時事和興趣導向的內容組合而成;切換成「追蹤中」則能夠優先看到你所追蹤的帳號內容,確保自己不會錯過追蹤對象的話題。

2.搜尋功能

搜尋功能的欄位就如同 Google 搜尋引擎一樣,你可以輸入各種想要搜尋的話題關鍵字或特定帳號名稱,你會優先看到近期最符合關鍵字的話題,其次則是往過去延伸的時間序。


要特別留意,因為 Threads 具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功能,所以 Threads 上的內容其實也符合 Google 搜尋引擎的 SEO 關鍵字性質,有 SEO 布局需求的創作者可以稍微留意創作時的內容設計。

3.發布串文

發布串文最多可以輸入 500 個字元,並且在文章一發布的 15 分鐘內進行文字修改。可搭配串文使用的素材非常多,包含:圖片、影片、內建相機、GIF 檔、內建錄音功能、Hashtag、投票(最多四個選項)和地標打卡,創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發布內容。

4.互動動態

互動動態的頁面中,可以清楚看到所有與你互動的通知,包含:按讚、追蹤、提及、引用、轉發、已驗證等選項,分類介面非常清楚,即便訊息量突然暴增也能使用這些分類功能劃分顯示項目。

5.個人主頁

最後則是個人主頁,頭貼與自我介紹處都能直接導入 Instagram 內容,也能獨立設定。底下的版面顯示共分成三項:串文、回覆和轉發,這邊顯示的是所有你與其他帳號互動的內容,都會被進到你主頁的使用者瀏覽。

Threads怎麼玩?基礎功能完整解說

穿透行銷 X-way 掌握 TikTok 演算法及公式,從 IP 打造到腳本規劃,自影片剪輯至廣告投放,穿透行銷都能一手包辦,一站式服務讓您的品牌擁有最完整變現系統!

二、認識Threads演算法:內容曝光的關鍵要素

大部份人對於 Threads 最不解的一定是演算法規則,有時候隨手發的文章突然爆流量,有時候精心撰寫的內容反而成效慘不忍賭,這也引起了各路創作者的關注,讓不少人爭相開始研究其演算邏輯。以下幫你整理了幾個 Threads 的主要演算法規則:

(一)中心化 + 去中心化

Threads 同時擁有了「中心化」與「去中心化」的運算規則,這兩者分別有這樣的特性:
  • 中心化以每一位使用者為中心向外擴散,粉絲數越多代表社交圈越大,平台會優先將內容推給粉絲觀看,換句話說,創作者的「粉絲數越高,基本流量就越高」。

  • 去中心化將中心化的原則去掉,每個使用者雖然有其自有社交圈,但在平台上都會被視為是「獨立個體」,創作出的內容除了粉絲看到之外,也會被投入到陌生粉絲的流量池中,依據用戶回饋判定內容好壞,然後給予下個階段的流量。
換句話說,創作者只需要思考如何產出高品質的內容,「即便沒粉絲,也可以創造出爆流量成效」。

(二)SEO機制

在 Google 上搜尋特定關鍵字,也有機會找到 Threads 上的貼文;在 Threads 內建的搜尋欄位,可接找到你想找的關鍵字內容。

這代表什麼?這代表 Threads 也有 SEO 的優化機制!

Threads 的 SEO 運作方式,是直接將你串文前幾個字的內容抓成 SEO<H1>的標題,串文留言則會變成 Meta Description 的預覽段落。即便你的串文只有短短一行字,系統也會運用這個概念讓整個串文符合 Google 要的結構。

換句話說,商業型的帳號即便本身在 Threads 上沒有流量,也有機會運用 SEO 的標題概念,在串文句首埋入你想要的關鍵字進而優化 SEO 佈局!
認識Threads演算法:內容曝光的關鍵要素

穿透行銷 X-way 掌握 TikTok 演算法及公式,從 IP 打造到腳本規劃,自影片剪輯至廣告投放,穿透行銷都能一手包辦,一站式服務讓您的品牌擁有最完整變現系統!

三、Threads經營指南 90%創作者都會犯的錯誤

我們經營 Threads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:「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隨手發的東西,也可以有破萬以上的流量?」

有沒有可能,那些看起來是「隨手發」的串文,其實隱藏著你從沒想過的鋪墊技巧?

(一)Threads常見錯誤一:「發文沒共鳴」

在不違反社群規範的情況下,沒有流量的串文,絕對不是因為你被限流,而是因為你的創作沒有「共鳴」!

前面說過,Threads 的去中心化演算法只要內容好,流量就會好,但系統是怎麼判定你的內容好不好?就是透過使用者的互動回饋指標來判定,這包含:按讚、留言、轉發、引用、分享等指標。

而 Threads 這種文字類型的社群平台,你利用文案的編排設計寫出具有「共鳴」的內容,才有可能引誘受眾與你交流和互動。 創造共鳴,你可以怎麼做?
1.引發觀眾的「情緒」
  • 「心情」出發:喜、怒、哀、樂、驚、怕等
  • 「生活」出發:懷舊、回憶、童年、生活等
  • 「新奇」出發:未知、稀有、流行梗二創等
    情緒型共鳴重點在於:透過「情感連結」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,並促使他們願意主動分享內容。
2.引發觀眾的「共識/爭議」

爭議型共鳴的重點在於,讓觀眾想要自發性的「捍衛」想法與價值觀。舉例來說:「讀大學到底有沒有用?」、「可不可以看另一半的手機?」、「咖哩飯到底要不要拌?」這種在網路上會讓人想要「站邊」的話題。


當他人想要「捍衛」自己的想法時,這種內容會更容易的讓人「想要跟著表達」自己的看法,

進而提高讀者的互動性。

(二)Threads常見錯誤二:「對話對象失焦」

Threads 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聊天室,試想看看當你在聊天室開話題的時候,你是只講自己的事情,還是你會想要講大家都可以參與的話題?一定是後者,對吧?

寫串文時要完全以「讓人想回覆你」為出發點,並且要將講話的假想對象設定為「陌生人」都能回覆的內容,才有機會創造出好的互動與流量!

用「買鹽酥雞」來舉例:

1.寫給自己看的內容:「今天宵夜買了鹽酥雞,好爽喔!」

2.寫給粉絲看的內容:「今天逛夜市宵夜買了鹽酥雞~大家有跟我一樣喜歡吃嗎?」

3.寫給任何人看的內容:「逛夜市不吃鹽酥雞的應該都不是台灣人吧?」


這三者相比之下,一定會是第三種的流量表現會最好,因為它溝通的假想對象涵蓋了所有人,而不是只限於自己。同一件事情但用不同的敘述方式,可以給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,就會有不同的流量表現。

(三)Threads常見錯誤三:「過度商業化」

如果是有帶產業的創作者一定會發現,比起你直接丟出產品資訊,有時候寫一些跟產品無關緊要的內容,流量表現通常還更好。甚至從各家品牌經營 Threads 的表現來看,大多數品牌也都傾向於發布更為生活化的內容。

為什麼呢?

你可以試想看看,Threads 這個東西是社交軟體,還是電商平台?

答案很明顯吧,就是社交軟體。

既然 Threads 是一個社交軟體,就代表這個平台的本意是用來讓使用者社交的,而不是用來銷售產品,所以任何商業化的資訊在 Threads 上面通常不會有好的流量表現。

至少在你和受眾培養起信任關係以前,「變現」這件事情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
過度商業化

四、全台少見 Threads 代運營!穿透行銷為你打造專屬經營計畫

穿透行銷於 2025 年正式推出 Threads 代運營團隊,擁有最全面的團隊分工系統,從流量分析、帳號策略擬定,到爆流量串文撰寫全部一手包辦,用最低的成本為你創造最高的流量!

(一)穿透行銷 Threads 素人流量王 雷瑞

  • 三個月創造 1200 萬流量
  • 總串文流量超過 2500 萬
  • 單篇串文突破 110 萬曝光
  • 帳號曝光數量突破 2500 萬次
雷瑞

(二)穿透行銷 Threads 合作案例 保養偵探柯南

  • 總串文流量超過 400 萬
  • 單篇串文流量突破 90 萬
  • 單月串文平均流量 70 萬

(三)穿透行銷 Threads 合作案例 Katie 凱蒂美學

  • 總串文流量超過 500 萬
  • 單月串文平均流量 70 萬
  • 帳號曝光數量突破 300 萬次
陳愷英

五、常見問題 Q&A

建議保持每日固定發文頻率,並積極參與熱門話題討論。

可重複使用核心觀點,但建議調整呈現方式,畢竟還是要平台使用者習慣的特性為主。

持續分享領域內的專業見解,與同領域專家互動交流,並且提供實用建議與解決方案。

一般來說大致有三個:

早上 7:00-9:00(通勤時段)

中午 12:00-13:30(午休時間)

晚上 21:00-22:00(下班休閒時段)

但最佳發文時間仍需根據你的目標受眾習慣調整,建議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最適合你的發文時段。

穿透行銷 X-way 掌握 TikTok 演算法及公式,從 IP 打造到腳本規劃,自影片剪輯至廣告投放,穿透行銷都能一手包辦,一站式服務讓您的品牌擁有最完整變現系統!